郑州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小组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郭培远 陈慧 2021-08-06 09:38
“这是发热门诊的标本,给你放这;这是郑东院区的普通标本,在这!”8月2日上午11时,身穿“郑医保障”字样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给转化医学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送来又一批核酸标本。 这几天,随着郑州市疫情防控形势骤然严峻,核酸检测的工作量倍增。位于郑州人民医院科研教学中心的转化医学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标本检测量从之前的每天800~1000例,激增到如今的每天两万多例,还要保证检测结果24小时内出具,工作量瞬间增加20多倍。 “机器一分钟都不停,人员轮番上阵。每人每天只能休息四个小时。”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宋银森说。这几天他每天接听的电话有几百个,耳朵都是蒙的。 从7月30日凌晨一点,他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大批量核酸检测的准备,到8月2日,他都没有回过家。核酸检测小组的17名伙伴,也都一直在医院驻守。 近3天时间里,实验室一共检测了5万多例标本。这些标本来自郑州人民医院各个院区,其中也包括该院全体在职职工的核酸标本。 面对十数倍激增的标本量,核酸检测小组开启了超负荷工作模式。 实验室一共14台仪器,一分钟不停转。17名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形成自己的轮班。检测一旦开始,至少8个小时实验室的门是不打开的,他们也不出来,否则浪费一身防护服不说,实验室还要重新消毒。这中间,想要透口气、喝口水、去个卫生间,都不可能。 在实验室工作8个小时之后,他们的头发、里面的衣服全被汗湿透。有些人出现了缺水、脱水的问题,每个人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要先喝一瓶加了盐的水,防止身体盐分缺失。 幸好这个团队年轻,年龄最大的宋银森今年41岁,都说自己身体顶得住。 检测的过程,风险重重。标本是不是含有新冠病毒,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不知道。提取核酸时稍有不慎,标本就可能通过溢洒、气溶胶等方式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不彻底消杀,风险不可估量。检验人员必须慎之又慎,才能找出其中暗藏的“地雷”,给出确切的结果,同时保护好自身。 宋银森经常对队员说,所有的防护用品,热死都得戴着!这是安全,也是责任。 (本报记者郭培远通讯员陈慧) |
责任编辑:康巍
- 相关阅读
- 2021-07-23跪地6小时救了十多人
- 2021-07-16惠济区人民医院 救治无主患者 帮其寻得亲人
- 2021-07-13椰子油并非减肥“神器”
- 2021-07-13预防老年人跌倒 多做下肢按摩
- 2021-07-13夏季吃姜温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