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卫杰:在“有大学问的地方”干事创业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马鸿钧 2021-03-12 10:42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是“有大学问的地方”。2020年2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熊卫杰,被组织派驻到滑县万古镇穆营村担任第一书记。告别校园,来到乡间,他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本报记者马鸿钧 3月9日上午,穆营村污水治理工程开工。这是熊卫杰为村里募资开展的又一项基础工程。 穆营村有近3000口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定点帮扶该村五年来,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15户1040人已全部脱贫。2020年,全村争取到各类投资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4.05万元,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已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待困难群众胜亲人 熊卫杰入村时,正值脱贫攻坚收官的最关键一年,如何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是他始终挂在心上的事。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脱贫户宋鹏鹤提起这两年的经历,仍感动不已。因上初中的儿子突患白血病,全家人的生活一下子坠入了谷底。熊卫杰和村干部帮助其家人办理了低保,给其妻子安排了护林员公益岗位。去年夏天在其儿子的病情好转后,熊卫杰给他协调了无息贷款,建起了两个瓜菜大棚,全家人又见到了阳光。 在熊卫杰2020年9月9日这天的“驻村日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上午入户走访到第十一村民组未脱贫户宋守本家中时,看到年届八旬的老人正和老伴在维修院墙,赶紧让老人坐下来休息。询问后才知道,院墙不牢靠,老人担心被大风吹倒,而孩子们都在外打工。我对宋大爷说:“这事儿您别管了。”当即打电话叫来会泥瓦活儿的村干部,谈妥1000元,把院墙拆掉重建,钱我出,活儿他干。帮老百姓做点实事儿,解决点难事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值得。 在村里行走,遇到的村民都会热情地跟熊卫杰打个招呼,因为他们早已把这个外来的第一书记当成了“自家人”。 驻村以来,熊卫杰把深情倾注给了穆营村,却“冷落”了妻子儿女。一双年幼的儿女,他没时间照料,只好动员在成都工作的妹妹回来照看;突患疑似骶髓硬脊膜炎导致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缺失的妻子,住院4个月他不能亲自守护,带妻子去北京做深入检查以确定病症的计划,一拖再拖至今尚未成行…… 做滑县农产品的“最美推荐官” 促进消费扶贫,是熊卫杰“驻村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去年6月,穆营村贫困户张士超的甜瓜喜获丰收,他亲自牵线搭桥,直销到郑州7000多斤; 去年9月,村民刘爱红家的桃子熟了,他和郑州几家高校联系,帮她卖了5万多元; …… 仅去年一年,熊卫杰帮助销售滑县农副产品和扶贫产品达400多万元。其中,通过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商城销售290万元,通过省高校后勤采购平台销售62万元,联系母校直接购买34.35万元。 为了在郑州给滑县农副产品设立销售“根据地”,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消费扶贫中心”已于1月21日开始试营业。 向乡村振兴迈进 驻村一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的支持下,熊卫杰先后帮助穆营村协调资金425万元,建成了村小学新的教学楼,100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已经落成,新增蔬菜大棚18座,引进了年产值达2000万元的脱水蔬菜加工厂、年出栏80万只的肉鸡养殖场…… 在不久前的全县行政村规划调整中,穆营村与临近的东双庄村、西双庄村合并为双穆村,村里的人口、耕地规模扩大了一倍,熊卫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脱贫攻坚获全胜乡村振兴新起航。双穆村已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投资1500万元的农业产业扶贫基地项目正在申报,双穆村卫生院即将开工,日本和牛养殖项目也正在洽谈,熊卫杰正在书写他新的答卷。 |
责任编辑:康巍
- 相关阅读
- 2021-05-26“玩大棚”一年玩出 6700万元
- 2021-05-12河南叶县:带村民“扭”出文明新风
- 2021-03-30内乡县“新农人”学习直播经
- 2021-03-18陈留安:用“三心”换来“省级生态村”
- 2021-03-11榜样的力量